王兴武

王兴武

石桥村里有个溶洞叫做穿洞。

洞中有暗河,洞深1500米以上,由于水质优良自古就有匠人在洞口建纸坊造纸。

如今溶洞里的造纸作坊负责人就是国家级造纸术非遗传承人王兴武
他是当地古法造纸第十九代传承人
从祖辈造纸开始到他这一辈,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王兴武家是石桥苗寨的造纸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18代。

“战争年代,军队擦拭枪支用的都是最好的丹寨皮纸”王兴武说到,“但后来,有了棉布,因为可以清洗之后再次利用,成本也低,慢慢就取代了皮纸”。

1980年,王兴武从丹寨县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石桥苗寨,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机遇,王兴武注册了个体户,这一干就是16年。16年间,王兴武掌握了全套手工造纸技术和流程。

那个年代的皮纸,有相当一部分也用来制作鞭炮的引信,1996年后,私人造炮竹被禁止,工业造纸也已广泛应用,这都让皮纸的市场遭遇了不曾有过的困境,销路被切断了,王兴武一度陷入迷茫,生机都无法保证,何谈把珍贵的手工造纸术传承下去呢?而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会考虑纸张的来源,对造纸人的境遇更是一无所知。

1996年底,一个到深圳打工的邻家女孩给王心武写信,说香港有客人需要定制一种包装用的特种花草纸,问他能不能做。“怎么不能?花草纸比白皮纸的工艺要简单得多啊!

随后,王兴武用2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制作出160款不同纹路、风格各异的花草纸,就这样,丹寨皮纸走出了小山村,源源不断的销往香港。

2000年,善于思考的王兴武试着生产彩色纸,并用这些彩色纸做成各种旅游工艺品。就是这一小小的改革,却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青睐,使他的彩色纸和用彩色纸做成的旅游工艺品销售猛增,一年下来,仅这一块彩色纸的销售额就相当于过去10余年白皮纸的销售总额。

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古老的技艺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就很难被再次接受,而丹寨皮纸在王兴武的手里起死回生,不仅应了否极泰来的老话,更是印证了不断改变与创新是让事物永保生命力的不二法则。

2006年,王兴武开始研究古籍图书修复用纸,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由于年代最为久远的文物古迹都是采用构树皮纸作为书写或绘画的材料,如今用丹寨皮纸修复似乎成为一种命运。

王兴武老师赠送给爱阅读书馆的花草纸不久后,古迹修复用纸经国家图书馆检验并试用,完全符合文物古迹的修复标准,王兴武又成功了!经科学检测,丹寨石桥的古籍修复用纸至少能够保存1500年,现如今,这类特殊的纸张已被命名为“迎春苗纸”,并全面应用于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的文物修复。
作者日志(55)